“教”與“學”
人才的培養,繞不開“教學”。八維已經在職業教育的沃土上,精耕細作25載。八維不斷堅持著“創新教育”,在教學實踐中獨創了許多教學方法、采用了不同于傳統教育的教學模式。
這樣的創新與改革、探索與堅持,取得了豐碩的教學成果:八維培養了數以萬計的IT精英、且畢業生就業薪資逐年增長,畢業生做到了“畢業即就業”、且高薪就業!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八維處理好了“教”與“學”的關系,并且做到了以下5個“不要”,保證了教學的高質量、好效果。
不要認為老師教了,學生就學了
老師“教”,不等于學生“學”。所以教學要重視學生是“學”的主體。因此,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真正“學進去”,才能保證教學效果。
八維創造性地采取了“串行排課,單科精進”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一個時期內,只學習一門課程,在通過了月考后,才能升入下一個階段學習。這樣如同闖關、爬樓梯的設置,既有效地聚集了學生的精力、明確了學習目標,更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挑戰自我的熱情。
在課堂上, 八維的老師會采取提問式、興趣引導式的教學方法,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形成主動思考的思維習慣。
不要認為學生學了,知識就會了
學生“學”,與學生“會”之間還有距離。就像學生看得懂代碼,但是要準確地敲出來還需要反復地練習。所以,日積月累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
八維學子每天的學習感受,就是“充實飽滿”。從早上七點開始,就有晨會和晨讀;緊接著便是一天的課程;到了晚上,還有三節晚課。如此緊湊的學習安排,保證了學生的學習狀態時刻在線;并且白天與晚上均設有自習,就是給學生做作業、做練習,讓學生擁有大量的時間來不斷鞏固、強化所學。相比其他傳統高校,八維的課程飽滿度要高很多,因為,只有熟能生巧,只有十分努力才能看上去毫不費力。
不要認為學生會了,知識就能運用了
學生會背知識點、會背公式、知道原理由來,并不代表就能運用這些知識點解決問題。“知”與“行”之間還存在一定距離。
八維培養的是實戰型人才,自然不能讓學生止步于“僅僅知道”。為了能夠勝任實際崗位要求、解決實際工作問題,八維在課程中引入了真實的企業級項目,拿最鮮活的案例、以貨真價實的材料,讓學生感受知識的“活學活用”。
另外,八維擁有“雙師型”師資,老師們都有豐富的工作經歷,他們會將多年的項目技巧、工作經驗分享給學生,讓學生能夠更快、更好地處理實際問題。
不要認為知識運用了,教學就停止了
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或是在未來的工作中,即使能夠運用知識技能,解決實際問題,也難免會出現錯誤、失誤。精益求精的態度非常重要,所以,教學中還要我們時刻反省、反思、梳理出完整的思路。
八維首先以文化引導,“正確歸因”影響著學生的思維意識水平,幫助學生能夠正確理性地分析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
其次,在日常的學生自主管理中,每天的“日講評”,就是讓學生自己對一天的表現作出評價和反思,通過大家的交流分享,每個人都會得到警示、啟發,養成“三省吾身”的習慣。
最后,八維在實訓階段,按照企業真實工作的氛圍與方法,引導學生在團隊中合作完成項目的整個流程。在這樣的過程中,項目經理就會根據學生出現的問題,給予指正。在最后的項目答辯中,又以嚴格的項目標準考核學生的項目質量,為學生指出問題所在、提出改進建議。
不要認為一次考好,就淺嘗輒止
某次考試可能是小范圍、單個的知識點,知識跨度、難度可能較小。或者是剛好這一部分內容學生學的扎實、感興趣,因此考出了好成績。但是,一次的成績并不能代表學生就全部掌握了。
八維每天都有“日考”,對前一天所學進行檢驗;每周還有“周考”,對一周所學進行驗收;每個月還有月考,對本教學階段的掌握進行考核。正是八維頻繁、高效的“考試”,讓學生得到了大量反復練習的機會,既可以從測驗中查缺補漏,又能夠適應考試的節奏、訓練出良好的心態。
小結
只有老師“會教”、“教得好”,學生“會學”、“學得好”,最后呈現出的教學結果才令人滿意。
八維從“系統制勝”的角度出發,設置了確保高質量效果的教學體系,在教學、管理中的各個環節,注入了“強化、專注、激勵”的因子,讓學生主動學習、快樂學習,從而收獲成長、新生。
上一篇:煉好“職商”,贏戰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