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新生行業快速爆發,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興行業層出不窮,呈現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景象,比如阿里云為杭州打造“城市大腦”,用云計算解決城市交通擁堵,用云計算技術研發在線訂票系統等種種提高工作效率,給我們生活帶來便捷的新興技術,這樣一來,就需要大量專業的技術性人才,于是提升職業教育的地位勢在必行。
過去,人們對職業教育存在各種偏見,在很多人的意識里,認為只有學習成績不好考不上大學,才會退而求其次選擇讀職校。其實,自改革開放以來,職業教育一直占據著我國國民教育的半壁江山。
據教育部門數據顯示,在現代制造業、新興產業中,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可以說職業教育為各行各業的迅速發展,培養并輸送了大批的能工巧匠。
進入2019年以來,國家教育主管部門也十分重視職業教育,先后發布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從制度、人才、經費等角度積極推進,釋放了明確的利好信號。10月份,教育部門又提出展1+X證書制度試點,探索建設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可以預見的是職業教育越來越被重視,未來前景廣闊,大有作為。
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二者缺一不可
隨著產業升級調整和大學畢業生人數增加,一方面是企業招工難,缺少熟練和技術工種的公認;另一方面是畢業生就業困難。兩者矛盾加劇,進一步促使畢業生對職業教育需求的上漲。
較之普通教育,職業教育更注重實踐技能和工作能力的培養。它是按照職業或者勞動崗位對勞動者的要求,以提高勞動者專業素養和技能為目的的教育或訓練活動。目前我國職業教育受眾以15-22的青年為主,龐大且相對穩定的300-500萬人群成為職業教育潛在客戶群體。
所以說在我國現代化教育體系中,職業教育一直占據著半壁江山,它和普通教育猶如車的兩個輪子,二者缺一不可。
政策傾斜和需求增加,將迎來新風口
近年來,國家大力扶持職業教育發展,各種政策紅利傾斜,職業教育迎來前所未有的“高光時刻”。有數據顯示,職業院校在校生總數已經超過了本科在校生數,成為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第一大群體。
職業教育最顯著的教學模式就是手腦并用,知行合一,非常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畢業生不僅專業知識精湛,動手能力同樣強悍。加之,近年來,職業教育注重校企合一,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一方面解企業“工匠”燃眉之急,另一方面也大大提高了學生就業率。
振興職教,教師先行,職業教育一向注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其實,早在“職教20條”頒布前,已有職業培訓機構在招聘老師時以“雙師型”為標桿,不僅要求能教授學生理論,更能指導學生實踐。
“職教 20 條”落實后,其中的“1+X 證書”備受關注,“1”是指學歷證書,“X”是指代表某種技術技能的資格證書,不同的專業對應不同的資格證書。“1+X”試點工作已經啟動,這為職業教育未來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條條大路通羅馬,成才的道路千千萬,選擇職業教育也是實現人生價值的一種路徑,它專業性強,就業率水平較高,未來將大有可為,也應該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