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說:“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人只有在獨處之時,方能撥開迷霧,心靈游于物外,與天地精神往來,看清生命的真相。
層次越高的人,越喜歡獨處。
因為,獨處可以讓一個人的精神得到減負,讓心靈和自我重新回歸,更能讓靈魂得到升華。
獨處,是精神的減負
人們總花很多的時間去進行無用的社交,或者給自己安排滿滿的忙碌行程。
其實,很多時候是在害怕,如果不那么做就可能會失去什么。在高度的精神壓力之下,我們很容易就越活越迷茫。
梭羅說過一句話:“一個人越是有許多事情能夠放下,他越是富有。”
能在自己的獨處時間里,放下一切喧囂和繁華的人,至少在精神上,他必定是真正的富有。
著名的影視演員陳道明,明明聲名遠揚受到四處追捧,可他卻偏愛獨處。
他在一次采訪時說:“獨處是一種美德,可以讓人內心得到凈化。”
越是不在意得失的人,層次便越高,他們善于獨處,遠離人群時,也一樣是讓別人望塵莫及的模樣。
都說,“若是得失纏繞于腦、重壓于心,生命便無法安寧。”
其實,得也好,失也好,它們并不會因為你思慮得多就會有所改變。
正如《安靜的力量》中所說:“放空,是解決麻煩必要的方式。”
關掉電腦、將手機丟到一邊,試試長時間地獨處、靜坐的生活。以一個第三者的視角審視自己的生活,才能更懂自己,更認清人生得失的意義,才能將生活看得更明白。
獨處,是靈魂的升華
楊絳曾說:“人這一生,無非是認識自己,洗練自己,自覺自愿地改造自己。”
她與錢鐘書先生,常常同居一屋卻各自讀著自己的書,研究自己的學問。
在她看來,只有不斷的在獨處中找到自己,才是人生中的大事。
當她經歷過人生磨難和流離波折,變成垂暮老人之后,依然靜謐淡然,不急不躁地度過了自己的后半生。
周國平曾經這樣評價她:“她在細心地為她的靈魂清點行囊。”
獨處對于這位看透世事的老人來說,是一種與世界交手的形式。
獨處不是孤獨,而是一種選擇。
雖不熱鬧,但是它充滿智慧,是每個人自發認識自己最好的途徑。
在獨處的時間里,認真踏實地做好當下的事,不迷失過去,也不驚恐于將來。
也不要著急讓生活給予你所有的答案,留一點耐心,那些美好總會在你不經意的時候盛裝蒞臨。
一個人的生活,可以是平淡乏味、停滯不前,也可以是一場充實美妙、精彩紛呈的冒險。只有在獨處時,你才會更加篤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人只有學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才能發現更好的自己,才能活得更加有深度。
那些真正能讓自己得到增值、獲得升華的時間,很多時候都來自于一個人獨處的時光。
只有獨處的時候,我們才能完全地取悅自己,才能享受自己的時間,才能找到自己生活的意義。
懂得享受獨處的人,可以把枯燥的日子過得豐盈,可以把生命活出它的本色,可以遇見更美好的自己。
別害怕獨處,別拒絕獨處。
因為那既能融入得了繁華,也能享受得好獨處的的時光,其實是你人生里最好的時光。
來自十點讀書
上一篇:這四種人自帶貴氣,請深交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