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個例子:很多人可以處理好各種工作關系,就是處理不好夫妻關系,每次一和愛人對話,說不上幾句就要爭吵。
假如從現在開始,當你想發火的那一刻,你能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問題,理解一下對方的不容易,然后心平氣和的溝通,如果你能有10次這樣的經歷,你就會發現夫妻關系會融洽很多,完全可以不用讓自己總是情緒激昂。
更重要的是,時間一長你會因此而變的寬容,因為你看到了別人的苦難,學會以他人角度看待問題,并學會了自我反省,并獲得長足進步,這就是修行。
這個辦法不僅適用于夫妻之間,也廣泛適用于同事之間、父子之間,等等各種關系。
修行的道場就在你人生的每一個痛苦之處,在你每一次想沖動的時候,在你每一次急不可耐的時候。
千萬不要試圖跳過現實的各種問題,妄談修行和各種高尚,那一定是空談。
工作的問題,婚姻的問題、教育的問題、生死的問題,哪里有問題,哪里就是我們的道場。
當一個人發現,一切都需要自己才能給予自己的時候,他就開悟了。
無論在什么情況下,只要當你產生了依賴,你就需要警惕了。
因為依賴就意味著不公平的關系,只要不是價值交換的關系都是不公平的關系。只要有不公的地方,就會在另外一個地方,或者以另外一種形式補償回來。
尼采說:“美好的事物總是彎曲地接近自己,一切筆直都是騙人的。”
因此,真理和價值總是平淡的,而各種套路又是那么容易深入人心,世界就是這么有趣,我們總是在擁有后就迷失,在失去后才能覺醒。
當下即是修行,閉眼就是凈土。
直到我們可以直面得失的時候,能有一種舍我其誰的感覺,我們就解脫了;
直到我們可以直面生死的時候,能有一種視死如歸的精神,我們就大悟了。
修行的目的不是為了與世隔絕,絕塵而去,而是為了一種人生的灑脫,因為你將擁有一種看穿事物的能力,能對世事和人心抽絲剝繭,一眼看穿人心,直達事物本質,于是你將看到最真實的世界。
《金剛經》里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修行到一定階段,你將擁有一眼窺見所有事物本質的能力,此時一切表象在你面前都如夢幻泡影。
萬事萬物在你面前,如同洞若觀火,你可以隨時將紅塵世俗置之度外,這就是一種灑脫。
這種能力,瑜伽稱為“梵”,儒家稱為“仁”,佛家稱為“佛性”,中國人稱為“道”,我們經常說的得道高人,指的就是這個“道”!
“道”是一種高維度的智慧,擁有它之前是“我在活著”,擁有它之后,是“我看著我在活著”,它可以讓我們從高維俯瞰自己,俯瞰眾生。
這就像你在玩游戲,之前你總以為你是主角,一直在努力打怪,后來有一天你忽然變成了玩游戲的那個人,于是一瞬間你就看清了自己所有的問題,能站在高緯審視自己,從此開始游刃有余。這就找到了自己的“魂”,可自照,亦可照人。
“道”也是一種融化萬物的能量,能和萬物和諧與共,不增不減。也是一種可以從無到有的創造力,實現從0到1。
人生一旦掌握了“道”,就看到了真相,就認清了人生本質,這種人的人生從此只能自己做主了,因為沒有人再能給他們提供雞湯了。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這生命是光,可自照,亦可照人。
來自十點讀書
上一篇:規矩(此生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