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失業,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是一件壞事,因為沒有了收入來源,沒有了社保和醫療,諸多不便。各方面信息也都在告訴我們,失業是需要認真面對的難題,需要政府趕緊想辦法來解決的困難,但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這件事,就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首先從個人角度來看,失業真的是找不到可以做的工作嗎?并不是,工作太多了,人們失業更多的是因為自愿,也就是自愿選擇的結果,至少送快遞、跑外賣和找個辦公室做行政工作過渡一下都是能做到的,但為什么還是有那么多人不去呢?因為不劃算嘛,假如讓程序員去做這一類工作,他是肯定不愿意的。所以,失業不是被動接受的結果,而是主動的選擇。
失業對個人來說也完全不是壞消息。這段時間可以讓自己做好進入一家更優秀公司的準備工作,在一些情況下,公司在辭退員工時都會給離職員工一份補償金,這也讓他們有了一定條件為職業生涯的下一個階段做出優質的選擇,能夠靈活地選擇更有價值的工作方式。
其次站在企業角度來看,公司為什么裁員,甚至有些公司的部門整個會被裁撤掉,這其實是因為公司的戰略發生了轉變,也有可能對員工的招聘標準進行了調整。公司需要有新的技能人才,對個人來說,也要學習新的技能,重新接受培訓來符合招聘市場的要求。
這也可以看作是人才資源的流動而已。
對于一些企業更為有利的是,就業市場上大量的失業人員可以作為優先招聘的對象。他們當中肯定會有許多非常優秀的人才,他們已經做好了上份工作的交接,入職欲望強烈,他們有熱情,隨時能夠上班,工作積極主動,是更應該優先考慮的員工。
上進的人學會新技能后可以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或者把握這個機會,自己進行復盤:是不是自己的行業停滯發展了,或者技能落伍了,再次選擇的時候,避開受疫情影響比較大的行業,比如服務業、房地產業和教培行業等等,選擇數字化程度更高的企業會是個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