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各大互聯網企業公布的第二季度財報中,AI技術的應用和發展成為企業的重要增長點,為他們開辟了新的收入來源。許多企業都在財報中強調了AI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作用,以及未來投資于AI研發的決心。
未來,隨著基礎設施升級、消費模式改變以及終端設備智能化提升,中國互聯網用戶數量逐年增多,沙利文預計中國將在2070年前成為全球首個全民互聯網化國家,是全球AI發展的最優土壤之一。
AI成為業績增長的關鍵因素
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人工智能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全球經濟格局,尤其是對于互聯網行業來說,其影響更是深遠且廣泛。根據各大互聯網企業釋出的Q2財報,我們不難發現在AI趨勢引領下,互聯網企業的發展勢頭異常迅猛,技術創新成為推動業績增長的關鍵因素。
百度
根據百度Q2財報顯示,當季總營收339億元,百度核心營收267億元,百度核心經營利潤56億元,同比增長23%,超出市場預期,AI驅動業務高質量增長。
百度創始人李彥宏表示:“隨著時間的推移,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基礎模型對商業社會及日常生活所產生的革命性影響越來越顯著。得益于全棧AI技術優勢,以及基于文心大模型構建的AI應用快速普及,我們正在擴大AI落地規模,以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問題,為外部客戶和內部產品創造巨大價值。”
騰訊
財報顯示,騰訊Q2當季總營收1611億元,同比增長8%;研發開支達172.77億元,自2018年至今六年研發投入超過3026.09億元,持續發力核心技術自研、提升產品競爭力。
隨著大模型浪潮的興起,人工智能正在為企業開辟新的增長機遇。在此背景下,騰訊已經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AI大模型產品生態系統,覆蓋了從算力基礎設施到頂層多元化智能應用的各個環節,包括自主研發的通用大模型、模型開發平臺、智能體開發平臺,以及針對不同應用場景的定制化智能解決方案。
英偉達
AI芯片大廠英偉達2025財年Q2財報顯示,營收達300.40億美元,同比增長122%,超過預期。數據中心業務營收263億美元,同比增長154%,主要得益于人工智能和云計算需求激增。游戲業務也穩健增長。微美全息展示了成熟的大模型應用,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助力數字產業升級,在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數據算力、數字世界和智慧教育等領域取得進展,加速AI與數字產業的融合。
壯大AI領域 人才卻成薄弱環節
顯然,各大企業均在AI技術的帶動下,享受到它帶來的紅利。企業顯然不滿足于此,為進一步拉動業績增長,大量企業繼續擴增崗位發布數量,以此吸引高科技人才目光。
在人工智能領域,不同崗位的需求量和占比存在顯著差異。其中,算法工程師作為核心崗位,其需求量最大,新發布的崗位中占比接近一半,達到了46.45%。算法工程師在提升人工智能系統的智能化水平和數據處理能力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自然語言處理崗位緊隨其后,占比為11.04%,這一領域廣泛應用于智能客服、機器翻譯等多個場景。
圖像識別和計算機視覺崗位,以及智能駕駛系統工程師分別占比6.68%和5.27%,隨著智能駕駛和機器人制造等領域的技術應用日益增多,該崗位的需求也在持續增長。
然而,上述內容也僅是人才缺口中的冰山一角。從宏觀視角上來看,目前我國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已達500萬人,供需人才比為1:10,人才短缺問題嚴重。當前,在人工智能領域,特定崗位人才空缺、大模型相關崗位成熱門是兩大特點。如何以有效的方式應對這一挑戰,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培養AI人才 從娃娃抓起
隨著AI技術的持續進步和社會對其需求的增長,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技術能力的新一代人才將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鑒于此,如何培養人工智能人才成為了教育者和家長們的重要課題。
在人工智能時代,當成年人還在焦慮自己的飯碗什么時候可能被AI搶走時,第一批AI原住民的“小孩哥”、“小孩姐”已經步入next level。有的“小孩哥”利用AI輔助制作小程序,解決日常困惑;也有8歲“小孩姐”玩轉AI編程,45分鐘打造聊天機器人;還有8歲“小孩哥”在沒有任何編碼經驗的情況下建立了一個Three.js網站。
可見,學習AI技術早已不是成年人的專利,在當今的數字化時代,青少年同樣在這個新興領域中展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和非凡的天賦。
盡早培養AI人才不僅有助于青少年在未來競爭中脫穎而出,也能為社會輸送具有前瞻視野和技術實力的新鮮血液,確保我國能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中始終走在世界前列。
成為高科技人才既是使命,也是注定。未來必然是高科技的天下,人才要通過不斷學習先進技術,才能在社會中立足并有所作為。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無論是新興產業還是傳統行業,對技術人才的需求都在不斷增加。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能和知識,才能適應快速變化的技術環境,把握未來的機遇,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標簽: AI,人工智能,互聯網
上一篇:宿遷八維學校的使命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