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月薪多少才會感覺幸福”的討論,刺痛著打工人的神經
近日,一條“月薪多少才會感覺幸福”的微博熱搜,刺痛了不少打工人的神經!
很多網友紛紛參與討論,有的說:“越多越好”“永遠不嫌多”“買東西不看價錢的程度吧”“有車有房沒貸款,大概一萬就行,覺得幸福就得一萬五到兩萬了”。
甚至有些人對于幸福感的要求,看起來還有點“卑微”。
比如“不為房租水電發愁,能全款拿下喜歡的零食,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不用考慮太久,逢年過節能給父母發個“感恩紅包”,不用擔心生病承擔不起醫藥費。在滿足以上的前提下,還能攢下一點小錢,支持自己的小愛好。”
雖然評論區兩萬多條的回復中,其中不乏自嘲之語,但更多展現的是對高薪酬的憧憬與向往,極少有人表示對個人當下的薪資感到幸福和滿足。
其實,關于“月薪多少才會感覺幸福?”相關討論在網絡上引發的熱潮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早在2018年,就有“全國各大安全感工資標準”在網上熱傳,在榜單所列的13個城市中,上海以9250元的月薪標準位居榜首,深圳、北京分別以8780元、8550元位列第二、三名。
但當網友們看到這份名單時,大家的觀點基本上是:對不起,我一直在拖社會主義后腿!普遍網友月薪都沒有達到安全感工資標準。
中國人的幸福感,很大一部分是和錢掛鉤的
無論是幸福感也好,安全感也罷,之所以在與月薪掛鉤時能引發網友的熱烈討論,其背后不乏個人收入差距所帶來的社會壓力與社會比較所產生的情緒焦慮的緣故。因為中國人的幸福感,很大一部分是和錢掛鉤的。
在普通人看來,雖然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
有錢,可以買房安家,不必四處漂泊;有錢,可以給孩子提供好的教育,贏在起跑線上;有錢,可以治愈大病大難,使得生命延續;有錢,可以讓父母晚年的生活質量更高,生活得更有尊嚴……
尤其對于我們這些勤勤懇懇的打工人來說,工資是衡量幸福感的重要指標之一,很多人將“好好工作、努力賺錢”視作職場座右銘。
根據獵聘《職場人薪資滿意度及支配方式問卷調研報告》顯示:當問及“工資是不是一個人工作的較大動力”時,32.56%的參與者的回答為“是,沒有工資就活不下去”;54.89%的人認為“不完全是,但漲薪會帶來很大的激勵”。
也就是說,八成以上的職場人工作是和錢有關的。
如何選擇行業,輕松實現個人年收入在12-20萬元的幸福夢想?
那么,終極一問來了:有多少錢才算多?薪水多少最幸福?
據央視財經公布的《中國美好生活大調查(2020-2021)》調查數據顯示,個人年收入12-20萬的人,幸福比例最高。看來,幸福指數和收入之間的黃金分割線就是中等收入群體。
究竟哪個行業可以輕松實現個人年收入在12-20萬元的幸福夢想?
根據智聯招聘發布的《2021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數據顯示,IT/通信/電子/互聯網以超過四分之一的選擇占比成為畢業生最期待從事的行業。
互聯網行業作為我國的朝陽產業,一直都在蓬勃發展,它的火爆和時代的需求是密不可分的。如此多的大學生涌入IT行業,也與他的薪資有關。
從最近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20年全國就業數據來看,年平均工資最高的3個行業分別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177544元,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139851元,金融業133390元。
也就是說,IT行業不僅年平均工資在全行業中最高,并且還有很大向上增長的趨勢。
而且,國家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要大力建設科技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著力培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工業互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等新興數字經濟重點產業。
看到這兒,你知道該選擇什么了吧?
文章轉載自八維說頭條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