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互聯網校招比以往來得都早
7月8日,字節跳動開啟了提前批校招。這一操作,引起了眾多互聯網公司的“招人恐慌”。于是,幾乎所有大廠紛紛提前開啟2022屆校園招聘。
阿里巴巴開放113種崗位,其中45種崗位首次面向應屆生,這也被認為是阿里史上最大規模的校招。
京東近日也正式官宣加入“人才爭奪戰”,表示2022年崗位需求較去年需求增加30%,超密集推送150種崗位。
騰訊開放 5000個崗位,超過一半為技術崗,總招聘量同比提升約 42%;美團宣布所有部門、所有序列全部對應屆畢業生開放,計劃引入約6000到10000人,數量較去年翻番。
小米、華為等多家互聯網大廠先后宣布了暑期的校招計劃,一致地在擴大校招的崗位與人數。好家伙,“晉西北亂成一鍋粥了!”
“今年是史上最大校招”成了各家宣傳的“統一話術”,不過對于2022年的1000萬畢業生來說,今年夏天確實是進入互聯網大廠的最好機會。
設立專項計劃搶人才
企業之間的競爭本質就是人才的競爭,任何一家企業都希望為自己打造最龐大的人才隊伍。互聯網為了打造強大又穩定的科技研發團隊,撥出大量資金,相繼設立人才專項計劃。
美團的“北斗計劃”、小米的“未來星計劃”、騰訊的產品經理培訓生全球招募計劃、華為百萬年薪校招“天才少年”......
為了搶人,薪資福利全面升級
薪資福利是最見招聘誠意的。互聯網大廠為此提高了崗位薪酬,還升級了各種福利政策。例如阿里將對員工及子女提供一項百萬醫療保險,員工購房最高可申請80萬無息借款支持,員工父母可享受每年免費的“康乃馨”體檢服務;京東給出16薪,騰訊、小米授予員工股,字節取消大小周......
另外今年的一些招聘要求很“特別”,并沒有要求常規證書等“硬件水平”,而是對應聘者提出了“希望”——“懷揣著做出最優秀互聯網產品的夢想”。
互聯網企業求賢若渴“搶人大戰”順理成章
其實,在這場大規模招聘大戰的背后,是互聯網行業的人才焦慮。
近些年,互聯網大廠的人數一直在擴張,不少領頭企業的員工數已超過10萬。但是,在互聯網員工數膨脹的另一面,是年輕人數量的急劇下降。
統計數據顯示,在互聯網行業,90后的總人口比80后減少了44.2%,00后的總人口又比90后減少了33.7% 。年輕化、有活力、創造力是互聯網的標簽,但是年輕人口的減少,意味著人才的銜接出現了問題。互聯網企業深知,只有永遠占據年輕人,才能讓自己的產品更懂年輕人、更具長久發展潛力。
在這個人才即是未來的時代,互聯網面臨著人才困局,這樣的人才焦慮引發了搶人大戰,也是可想而知的。
縱觀各大廠的招聘情況,我們也能發現幾個特點。
因為互聯網企業的業務范圍逐步擴展,用人需求呈現激增,并且分布地域相當廣泛。許多非一線城市,如成都、深圳、廈門、武漢、鄭州、南京、石家莊都存在巨大的崗位缺口。
開放職位變得豐富,增添了許多非技術類職位,可以說現在的互聯網是上上下下都要人。涵蓋的開發、算法、測試、運維、安全、產品、產品運營、設計、商業分析、人力資源、零售等崗位,也給到了不同層次的人才以多元化的選擇。
新領域學科的崗位需求連續三年保持高位
據悉,在今年多家企業的校招中,非技術崗位很是吸引人,包括廣告營銷策劃、空間設計師、內容策劃、服務運營、跨境供應鏈運營、客服機器人訓練師等以往招聘量小或新興起的職位,都增加了數量。
還有一批尖端技術類崗位首次向應屆生開放,比如技術標準化工程師、模擬設計工程師、視頻編解碼工程師、量子計算科學家等崗位。
隨著數字技術的新領域逐漸起步,買菜算法工程師、網約車智能調度、外賣深度學習、無人車相關工程師等崗位,爆發出了更大的招聘需求。
據BOSS直聘研究院最新發布《2021高校應屆生專業就業競爭力報告》顯示,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電子通信、生物科技等主要新工科專業,在就業競爭力優勢上表現突出,已連續三年保持高位。
缺人是互聯網的發展常態現在入場抓住機會
從持續升溫的“人才爭奪戰”中,我們能看出互聯網實在是太缺人了!而且由于各種新職業的出現,人才結構的調整,加上IT行業技術更迭迅速的特點,“缺人”會持續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成為一種常態。
從外部發展環境看,“新基建”的蓬勃發展,相關領域人才缺口均是數百萬級別,國家建設與企業發展都需要大量“高分、高能、高尚”的年輕人,人才搶奪戰會更加刺激哦。
所以,各位年輕人,學一門互聯網技術,就相當于擁有了一把“萬能鑰匙”。走上IT康衢,必然前途廣闊、前程似錦。
選擇八維,十五大高新專業滿足你的人生規劃,今天擁抱互聯網,明天你就是被萬人追求的IT精英!
上一篇:憑什么,我們能穩定地立足于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