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以 “智聯世界·眾智成城” 為主題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召開。這次大會,大佬們關注的重點是什么?對我們普通人的求職方向有哪些指導意義呢?
大佬們共同探討人工智能在各個領域的發展和趨勢
百度李彥宏表示AI 發展會經歷技術智能化、經濟智能化,社會智能化三大歷史階段,百度將自己定位于專注對外賦能的 AI 平臺型公司,百度智能汽車正在研發當中,預計2023年問世。
騰訊馬化騰講到騰訊將和國家天文臺共同發布“探星計劃”,將把AI技術用于尋找脈沖星,探索宇宙。AI技術不但能上天,還能進駐生活。
騰訊還帶來王者榮耀的AI電競賽,希望讓大家欣賞到最高水平的AI 競技的同時,激發青年人對通用AI的研究興趣。
華為胡厚崑說我們應該匯聚各方力量,大力發展以人工智能的計算中心為代表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AI普惠的瓶頸在開發效率上,而非技術和應用上。
格力董明珠坦言格力目前從物流開始、物料的進場到成品的入庫,以及到走向市場,全產業鏈來實現了智能化。智能化對制造業來說,已經帶來了如虎添翼的效果。
紅杉資本沈南鵬從AI+居家、AI+養老、AI+醫療三個與平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維度上,闡述了AI的發展需要承擔起賦能生活、提升人類幸福感的使命。
從各位行業大佬帶來的精彩演講中,我們可以看到,人工智能開啟了數字新未來,激發了經濟新動能,點亮了生活新福祉。然而,人工智能的發展還處在起步階段,我們還需要不斷的發展,大力支持對人工智能的投入,趕超國際水平,讓人工智能可以更好地為我們所服務。所以,人工智能領域還有一片藍海等待我們去發掘。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我國相關人才發展迎來黃金窗口期
隨著近兩年,人工智能數據、算法和計算能力的生態條件日漸趨于成熟,我國的人工智能人才培養也迎來黃金窗口期。
據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新—代人工智能科技產業發展報告?2020》顯示,我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僅次于美國排名全球第二。根據測算,目前我國AI人才缺口超過500萬人,AI人才供求比例已經到了1:10,供需嚴重失衡。按此推算,2050年AI領域的供求缺口有望達到1000萬,整體的人才稀缺問題不容樂觀。
此外,據業內人士報告,人工智能人才在未來4到5年內仍然具有廣闊的就業空間,薪酬可觀。目前,人工智能崗位薪酬更集中在高薪區間,在職位小類中,相對于平均招聘職位數前20名,平均招聘薪酬前20名中的人工智能、數據工程師與產品經理相關崗位占據席位更多,人工智能相關職業的起薪在30-40萬元,特別優秀人才沒有封頂。
供不應求,就決定了人工智能必然需要用高薪來召集人才,很多企業甚至給高薪都招不到人,人工智能相關熱門崗位如算法類崗位的薪酬水平也水漲船高,連續三年保持著15%以上的增幅。
總之,有了行業大佬們對人工智能的持續關注和投入、有了行業對人工智能人才的渴望,人工智能領域將有大把的高薪就業機會。
所以,有志于從事人工智能領域工作的個人來說,學習人工智能相關專業技能,做一名“人工智能+”的融合式人才,這樣必定能吸引各大科技企業爭相拋來橄欖枝,也能穩穩端上“金飯碗”。
文章轉載自八維說頭條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