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與互聯網的普及應用,我國的數字經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據最新數據顯示,我國的網民規模近11億人。這11億網民的背后,是數字經濟規模的持續增長以及對數字化人才需求的急劇增加。在這樣的背景下,數字領域的專業人才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報告》亮點
8月29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5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網民規模近11億人
《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近11億人(10.9967億人),較2023年12月增長742萬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8%。
青少年和“銀發族”成新增主力
《報告》顯示,上半年我國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持續穩固,數字惠民利民服務廣泛開展,有力推動網民規模增長。
隨著數字適老化服務的不斷完善和網絡應用的加速普及,多措并舉推動更多人民不斷“觸網”。因此,除了青少年外,“銀發族”也是新增網民重要來源。數據顯示,我國新增網民742萬人,以10-19歲青少年和“銀發族”為主。其中,青少年占新增網民的49.0%,50-59歲、60歲及以上群體分別占新增網民的15.2%和20.8%。
移動支付日益便利化,老年群體和外籍來華人員盡享支付新體驗
《報告》顯示,上半年隨著支付便利性系列舉措的深入實施,移動支付便利化程度不斷提升。老年群體移動支付服務不斷完善,外籍來華人員移動支付日益便利,截至6月,我國60歲以上網民網絡支付的使用率已達75.4%。上半年,超500萬入境人員使用移動支付,同比增長4倍;交易9000多萬筆,金額140多億元,均同比增長7倍。
數字浪潮下,11億網民背后的致富密碼
隨著我國持續推進經濟的數字化轉型,數字經濟規模持續擴大,對數字化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數字領域的人才將會擁有更加廣闊的事業發展空間和更好的薪酬待遇。
做出這樣的判斷,主要根據以下幾點:
1. 互聯網基建持續完善,經濟發展基礎不斷鞏固
5G、千兆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截至7月末,共建成開通5G基站399.6萬個,較上年末凈增61.9萬個。
隨著互聯網基礎設施的不斷建設,我國的網絡環境將越來越好,這為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高速的寬帶網絡、廣泛的移動通信覆蓋以及云計算等新興基礎設施的建設,極大地促進了數據流通和信息共享,為各類數字經濟活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這些基礎設施的進步不僅提升了社會的整體信息化水平,還為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創造了有利條件,推動數字經濟的繁榮發展。
2. 在線消費活力四射
在這個數字化飛速發展的時代,人們的生活必然受到互聯網的影響。例如,在線生活服務消費日益普及。
在線生活服務消費逐漸成為常態。隨著在線服務平臺提供越來越豐富的服務場景,更多的用戶開始通過網絡渠道獲取生活服務,體驗便捷的生活方式。據統計,截至6月份,使用過在線外賣服務的網民占比達到50.3%,使用過在線預訂到店餐飲服務的比例為20.7%,而在線購買電影票或休閑娛樂服務的用戶比例則為17.3%。
3. 數實融合持續加深
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之間的融合正不斷加深。這種融合不僅體現在傳統產業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轉型升級,還體現在數字經濟本身對于實體經濟的直接促進作用上。
例如,制造業智能化。傳統制造業通過引入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實現了生產流程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此外,數字經濟賦能實體經濟,集中體現在供應鏈優化、個性化營銷、智能物流等方面。
數實融合不斷深化帶來最大的影響莫過于消費和就業方面。隨著數字技術的應用,消費者能夠享受到更多元化、個性化的商品和服務,促進消費市場進一步活躍。而數字化轉型則創造了許多新的就業機會,同時需要勞動者不斷提升自身技能以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
數字人才需求大,前景好
互聯網的興盛是社會和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政府、教育機構、互聯網企業以及個人都應該承擔起責任,共同為數字經濟發展出一份力。
八維教育共設有15個經市場調研后精選的專業,即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傳媒等,旨在全面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這些課程能幫助學生掌握前沿技術與知識,為職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并在各自領域內脫穎而出。無論學生對技術創新、創意設計還是媒體運營感興趣,八維教育都能提供相應的學習平臺和支持。
未來,隨著我國數字經濟的進一步深化和發展,數字人才的重要性將進一步凸顯。對于有志于投身這一領域的年輕人來說,現在正是積累知識、提升技能的最佳時機。通過不斷學習最新的技術和理論,不僅可以為自己贏得更好的職業機會,還能借此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