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經濟結構的轉型和科技革命的推進,國內即將掀起新一輪的產業升級與變革,在人工智能領域,中國正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人才培養,推動AI技術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在智能制造方面,中國正通過政策支持和技術創新,優化經濟結構,推動產業向高質量發展轉型,而在這些數字化方面,2024年全國百強雇主入圍企業已經全部啟動數字化的建設和轉型,相比2023年增加了5個百分點,與此同時,80%的未入圍企業也開啟了數字化的步伐,相比2023年增加了4個百分點。
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ICT人才是關鍵。從強化數字經濟頂層設計,到國家數據局成立,再到ICT人才培育與支撐的一系列政策方案發布,例如《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加快數字人才培育支撐數字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等,都為ICT人才培養指明了建設方向與路徑。
ICT是技術密集型行業,技術發展日新月異,高校人才培養的速度跟不上市場的需要。其次隨著千行萬業加速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數字化人才需求大增。比如,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數字化技術方面的人才尤其稀缺,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到 2025 年,全球在數字和智能技術方面存在的人才缺口達6000萬,中國ICT人才缺口將超2000萬,而ICT相關專業畢業人數增速未見顯著提升。
數字經濟的飛速發展為青年就業提供了諸多機遇,無論是在"金三銀四"的春季招聘中,還是在"金九銀十"的秋季招聘中,數字類相關崗位供需兩旺,成吸納人才的"頭號磁場",為青年們提供了豐富的就業機會和崗位,未來,數字化發展仍是絕大多數企業主要發展方向,而隨著更多企業向著數字化邁進,人才需求必然上升,其中ICT人才缺口將不斷擴大,ICT人才的巨大缺口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數字領域的發展以及千行萬業的數智化轉型。
多年來,江蘇宿遷八維教育緊隨國家發展,始終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崗位要求為標準,以優質就業為目標"的課程體系開發原則,以幫助學生高質量就業為核心,培養面向現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產業發展需求的高素質復合型技能人才。
在28年的時間里,江蘇宿遷八維教育陸續開設了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游戲等十五大專業。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學生自主管理"、"單科精進,串行排課"等創新教育模式,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路徑。通過建設"實訓項目庫",對接當下名企崗位要求,幫助學生拓寬就業范圍,將技能落地應用場景,豐富實踐技能,促進學生持續學習和全面發展,助力實現"全員兩萬薪"就業目標。通過更新迭代課程體系,讓學子們有機會接觸到當前行業發展中的前沿項目,深入學習行業所需技術技能。如,20.0課程體系中,江蘇宿遷八維教育九大專業百分百涉及新質生產力,建立新質生產力項目庫,其中24個項目獲得軟著證書,引進聯想AI工業質檢實訓室落地八維等。在江蘇宿遷八維教育眾多特色教學模式的助推下,學子們可以更快、更扎實地完成學習任務,系統學習技術技能,快速建立核心競爭力。
未來,江蘇宿遷八維教育將繼續深耕數字技術,集結行業各方資源,努力共筑數字人才培養搖籃。通過創新教育模式、前沿實訓項目、雄厚師資力量,助力數字人才培養,為國家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