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未來的發展,最大的影響因素是什么呢?除了知識與技能之外,平臺也成為影響最大的因素。這里的平臺,既包括了文憑、公司、專業,也包括了行業發展、城市選擇。數不清的年輕人想要進入互聯網大公司,除了待遇優厚之外,也為了求得一個好的平臺;那么多人到大城市尋找就業機會,也是為了一個平臺。
核心城市、一線城市與二線城市,規模和人口、產業均有較大的差距。北京各行業的頭部企業非常多,并且總部多設在這里,廣東南部和江蘇的電子工業發展最發達,上海的金融業、深圳的IT行業等等。這些經濟發達的核心城市,由于“集聚效應”,造就了這樣的平臺。
為什么年輕人未來要選擇在有“集聚效應”的大城市?這是因為只有大城市才能提供優秀人才的發展環境。在美國,汽車產業主要集中在底特律,在日本,汽車行業集中在名古屋,中國臺灣地區的芯片產業主要集中于新竹。這樣的產業集聚為年輕人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發展空間。
產業需要聚集,創新人才也需要聚集,大城市能夠讓多樣化的人才找到匹配的行業,比如生物學博士、人工智能科學家、量子力學的研究生,他們只有在大城市才能夠保證就業,更為重要的是,這讓擁有不同學科背景的人才有了寶貴的協同工作的機會。
不光如此,城市擁有的高密度人口,也能夠在基礎建設、服務產業和公共服務等領域形成集聚效應,政府、企業當然愿意將資本投放到可服務人口更多的地方。
我們在大城市享受到便捷快速的快遞、外賣服務,地鐵、圖書館、展覽館等公共服務,以及讀書線下活動、運動和游戲俱樂部、外語學習小組等等,甚至是技術培訓,而這些消費服務又會刺激經濟發展,在這過程中,又會誕生新的大型互聯網公司,像美團、滴滴、得到,它們又會吸引更多人才來到大城市,從而形成一個未來可持續發展下去的正循環。
在發達的一線城市學習知識技能,在不斷成長的同時更開闊了眼界,面對一線城市廣闊的就業市場,多樣的擇業選擇,還有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完善的環境與產業,都是八維學子未來發展的保障!
八維“扎根北京、立足中國、走向世界的”的發展戰略與國家城市化進程方向一致。并且在京津冀經濟圈的北京、天津校區,長三角城市群的上海校區與江蘇校區,在地利上占據了得天獨厚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