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就有人說,今年是未來十年里最好的一年。
2024年,還有人說,今年是未來十年里最好的一年。
雖然我們無法預知預言是否會成真,但眼前的世界確實讓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畢竟,由于全球經濟形勢的復雜多變,以及國內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等諸多因素疊加,導致很多企業生存困難,年輕人負債率上升,失業率激增,上班也隨時可能被降薪。
很多人開始迷茫,不知道未來該何去何從。我們常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其實越是這種時候,越要看懂趨勢的力量,選對行業和賽道,才能抓住職場機遇,順勢而上。
中國未來10年,有哪些黃金賽道值得我們關注呢?
數字經濟
數字經濟是以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數字技術為核心驅動力量,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通過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提高經濟社會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構經濟發展與治理模式的新型經濟形態。
產業概況: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成效顯著,截至2022年末,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到50.2萬億元,占GDP比重41.5%。最新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3年)》顯示,2023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估計超過12萬億元,占GDP比重10%左右。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興業務收入逐年攀升。
人才需求:從未來發展趨勢來看,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數字經濟將進一步推動各個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數字技術將廣泛應用于制造業、金融業、教育、醫療、交通等領域,改變傳統產業的生產和經營模式,催生新的產業模式、業態、產品和服務,進而推動整個產業的數字化進程,提高整體效率和智能化水平。而與此同時,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帶來持續高漲的數字人才需求。
近年來,數字人才不足、人才素質與產業相關崗位需求不匹配、關鍵核心領域創新能力不夠等問題日益凸顯。據測算,我國數字化人才缺口在2500萬至3000萬左右,而且還在不斷擴大。特別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半導體、大數據等相關領域人才需求量激增。
新能源汽車
新能源汽車產業包括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新能源汽車裝置與配件制造、新能源汽車相關設施制造、新能源汽車相關服務,因其在降低能源消耗、減緩環境污染和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方面有明顯優勢,已成為未來汽車行業的發展方向。根據國家統計局2018年下發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發展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我國順應能源結構轉型趨勢、推動綠色發展以及保障能源安全的戰略選擇,是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抓手。
產業概況: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58.7萬輛和949.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8%和37.9%,市場占有率達到31.6%,產銷量自2015年以來連續9年保持全球第一。今年4月上半月,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突破50%……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計,2024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1100萬輛,新能源乘用車市占率也將達到43%。
人才需求:近日,工信部發布的《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顯示,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人才缺口可達103萬人。隨著新能源汽車正從電動化的1.0時代快步邁入智能網聯的2.0時代,新技術、新設備、新軟件、新需求等不斷涌現,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需求量越來越大。
根據獵聘今年4月發布的《汽車行業人才趨勢報告》,2023年汽車行業人才緊缺指數(TSI)開始放緩,但“智能型”汽車人才供需的矛盾逐漸顯現。其中,嵌入式軟件開發、硬件工程師人才緊缺指數(TSI)較高,位居前二,智能網聯工程師、電池工程師人才緊缺指數也躋身前十。可見,中高端的技術人才將是各大企業爭搶的對象。
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它不僅僅是自動化和數字化的簡單疊加,更是一種全新的生產模式。這種模式通過集成傳感器、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物聯網(IoT)等技術,實現生產過程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智能制造已經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它結合了先進的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和數據分析,旨在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產品質量,并實現更加靈活的生產方式。
產業概況:隨著制造業智能化的升級改造,我國智能制造裝備行業呈現較快的增長,2022年我國智能制造裝備新增相關企業8.39萬家。根據工信部數據顯示,當前我國智能制造裝備行業規模已經超過3.2萬億元,市場滿足率超過50%。建成2500多個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工業軟件產品收入突破240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達10億元的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超過了140余家。
人才需求:智能制造是實現我國制造業由大變強的關鍵技術路徑,是制造強國建設的主攻方向之一,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任務。我國《“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70%以上的制造業企業要基本實現數字化網絡化。隨著智能制造行業數字化轉型進入深水區,對數字人才的需求量持續增加。
《產業數字人才研究與發展報告(2023)》顯示,對智能制造相關的數字人才需求,有50%受訪企業表示供不應求,預計到2025年該行業數字人才缺口達550萬人。從專業背景來看,軟件工程、自動化、人工智能、信息工程、機器人工程方向的專業人才研都屬于緊缺類人才;從崗位來看,人才缺口主要體現在軟件開發、硬件開發、人工智能算法等數字技術含量高的崗位。
在這個快速變遷的社會,面對這些新賽道,只要我們能緊跟時代發展趨勢,謹慎分析市場形勢,尋找適合的行業賽道,持續學習新技能,保持對新技術和趨勢的敏感度,相信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未來的引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