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新技術出現時,輿論場中便不乏對未來就業的憂慮之聲——擔心這些新技術會奪走人們現有的工作崗位。然而,回顧歷史,我們不難發現,技術的每一次飛躍,雖然短期內可能引起職業結構的波動,但長期來看,其對就業市場的整體影響是正面的,為社會創造了更多、更新的崗位。
因此,對于正站在高考岔路口,面臨專業選擇的學子而言,重要的是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未來趨勢,擁抱變化,選擇那些能夠適應并受益于科技進步的專業領域,為成功提前做好規劃。
技術進步對就業的影響
技術進步作為現代社會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其對就業市場的影響猶如雙刃劍,既孕育著無限機遇,也帶來了諸多挑戰。
正面影響:技術進步帶來的機遇
說到技術進步帶來的好處有很多,例如,創造新職業、提高生產效率、促進產業升級、增強全球經濟連接等。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網絡安全等領域的快速發展,一系列新的職業應運而生。從數據分析師到AI工程師,這些新型崗位不僅豐富了職業結構,還為有志于探索未來科技的年輕人開辟了廣闊的職業道路。這些新職業的出現,標志著技術進步在拓展就業領域方面的巨大潛力。
據人社部消息,自2019年以來,已發布5批共74個新職業,它們多由新技術催生,例如,人工智能訓練師、數字孿生應用技術員、電子競技員等。當然,技術進步不僅僅是創造新職業,還能帶動其他崗位一起發展。在美國,一個高科技職位能在其他部門帶動產生4.9個職位。
技術的融入極大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效率和創新能力,為企業規模的擴大和市場份額的爭奪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伴隨而來的是經濟增長和更多就業機會的產生。例如,智能制造和自動化系統的應用,雖減少了生產線上的工人數量,卻在研發、維護、數據分析等領域創造了新的職位。
技術革新是傳統產業升級的重要推手。雖然短期內可能伴隨部分崗位的淘汰,但從長遠看,產業升級促進了產業鏈和價值鏈的重構,衍生出全新的業態和就業需求。
互聯網和數字化技術的飛速發展打破了地域限制,促進了全球范圍內的信息交流與合作,遠程工作模式日益普及。這不僅為企業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也為勞動者創造了跨地域就業的可能性,極大地擴展了就業選擇范圍。
負面影響:技術進步帶來的挑戰
除了積極影響,技術進步也給社會帶來了一定挑戰,例如,就業崗位流失、技能不匹配、就業結構變化、職業穩定性下降等。
自動化和智能化技術,特別是機器人和AI系統的廣泛應用,直接威脅到低技能和重復性勞動崗位的生存,尤其是在制造業、物流、零售等行業,崗位減少現象顯著。
技術的快速迭代導致一些傳統技能迅速過時,而新興行業所需的高技能人才供應不足,形成了技能供需之間的巨大鴻溝,加劇了就業市場的結構性矛盾。
技術進步推動就業結構向高技能方向傾斜,如果不盡早考慮學習新技術,那么低技能勞動者就不得不面臨轉崗難、再就業難的困境。
技術的快速變化,迫使勞動者必須不斷更新知識和技能,職業轉換或變得更加頻繁,增加了就業的不穩定性,影響職業安全和生活質量。
在技術進步的浪潮下,首當其沖影響的是就業。就業好才能進一步對院校的專業設置和學生的專業選擇產生影響。
技術進步對專業選擇的影響
在21世紀的今天,科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不斷重塑著社會結構與經濟形態。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興技術正引領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為各行各業帶來深刻變革。未來的就業市場將呈現出全新的面貌,這對學生的專業選擇提出了更高要求。
隨著新型技術的發展,如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大學教育體系中出現了更多與這些技術直接相關的專業。學生在選擇專業時,要多考慮這些新興領域,因為它們代表了未來的職業發展趨勢。
技術進步導致職場對人才技能需求發生變化,傳統技能可能逐漸被淘汰,而編程、數據分析、網絡安全等技術相關技能變得更為重要。因此,在選擇專業時,要多傾向于能夠提供這些現代技能訓練課程的專業。
技術領域的就業市場通常伴隨著較高的起薪和較好的職業發展前景,這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專業選擇。學生們越來越傾向于選擇那些畢業后就業率高、薪資待遇好的技術類或與技術緊密結合的專業。
無論最終選擇什么專業,都要保持終身學習的能力。這是因為技術的快速迭代要求學生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知識是靜態的,技能才是動態的。只有真正實踐了,才能讓知識“活”起來,也才能讓自己有適應技術變革的能力。
標簽: 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
上一篇:2024年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