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0年,哪些人最吃香?”
在2023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舉辦的“AI賦能現代化:創新人才與教育體系”論壇上,來自產學研界的代表圍繞這一問題展開了深入討論。作為上海的支柱產業之一,人工智能正在為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的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而在這一過程中,人才無疑是關鍵所在。
中國工程院原常務副院長、院士潘云鶴在論壇上表示:“我們正處于大變局時代,人工智能正成為推動現代化發展的關鍵力量,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他看來,未來的創新人才應當具備以下特質:一是要有跨學科交叉的知識儲備和能力;二是要善于運用智能技術進行創新;三是要有團隊協作精神。對此,華東師范大學校長、教授錢旭紅深以為然:“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變著我們的社會,而教育則是培養未來創新人才的搖籃。”他指出,當前我國教育正面臨轉型升級的挑戰,必須加快構建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的新型教育體系,培養出更多具備創新能力和高科技素養的人才。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則從企業角度出發,分享了他對AI賦能現代化人才的看法。他表示,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加速推進,AI等新興技術正在深刻影響著各行各業的發展。因此,未來的創新人才不僅要掌握專業知識,還要具備跨界融合的能力,能夠將不同領域的知識融會貫通,創造出新的解決方案。
在當前的社會發展背景下,哪些領域的專業人才將成為未來的寵兒呢?專家們普遍認為,以下幾類人才將備受矚目:
一、科技領域: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對科技創新人才的需求將持續增長。尤其是在半導體、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更是需要大量具備創新能力和高科技素養的人才。
二、綠色能源領域:在全球氣候變化日益嚴峻的背景下,綠色低碳已成為全球共識。因此,對新能源、節能環保等領域的專業人才需求也將大幅增加。
三、人工智能領域:作為引領未來發展的重要力量,人工智能領域的專業人才將備受追捧。無論是在算法研發、數據處理還是應用場景拓展等方面,都需要大量具備相關技能和知識的人才。
四、數字經濟領域: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數字技術人才的需求也將持續增長。尤其是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興技術領域中,更是需要大量具備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專業人才。針對如何培養和吸引這類人才的問題,專家們也提出了一些建設性意見。例如,可以通過加強校企合作、推動產教融合等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創新平臺;同時,也可以通過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優化人才評價體系等方式,激發人才的創新活力和潛力。
八維學校,已在人工智能教育領域深耕多年,致力于學生“高質量就業”,擅長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八維人工智能專業培養方向包括:自然語言處理工程師、數據分析工程師、數據挖掘工程師、搜索研發工程師、推薦研發工程師、廣告研發工程師、對話系統工程師等。
人工智能專業擁有高水平師資團隊,大部分由來自高校與名企的教授、博士、技術經理組成。無縫對接熱門趨勢,專業團隊研發模塊化特色課程,緊貼當前人工智能技術潮流,與眾多名企達成戰略合作,打造學生“硬實力”,塑造“軟實力”,發揮“巧實力”。專業與企業達成戰略人才培養協定,學生可考取百度初級工程師認證等。
八維學校緊扣國家新質生產力大勢,積極布局20.0課程體系,九大專業,百分百涉及新質生產力,并建立新質生產力項目庫,其中24個項目獲得軟著證書,并引進聯想AI工業質檢實訓室落地八維,打通實訓、實習、就業全鏈條!
未來10年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期。在這個時期里,我們需要不斷適應新形勢、迎接新挑戰,培養出更多具備創新能力和高科技素養的人才,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