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同學們開始了在家線上學習的新模式,相當多的父母也因為疫情停工、停業、居家辦公宅在家里。這段時間,意外地成了父母與孩子相處最久、史無前例的超長寒假。
一方面這是父母與孩子難得相陪互伴的親子時光,但另一方面,由于長期的朝夕相處,它也暴露出一系列問題,各種矛盾頻頻被激化。更有不少父母和孩子紛紛表示:“讓我學習!讓我工作!我要回學校!我要上單位!”
為什么與父母長時間相處就會產生矛盾?
其實人與人之間長時間相處,因為彼此距離過近,都有可能產生矛盾,發生爭吵。尤其是在疫情期間,面對渴望獨立自主的學生來說,對疫情的恐懼、各種信息的轟炸、生活秩序的打亂,不能出門,不能回學校上課,打破了以往的生活節奏,顛覆了學生們平日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和作息時間,出現恐懼、無聊、不安等過度的焦慮情緒。而大多數家長都希望孩子聽話、聽指揮,不愿意放手。所以當雙方出發點和意見不合,而潛意識覺得對方會包容自己時,就會將自己的尖銳、憤怒情緒直接表達出來,進而引發爭吵。
在此期間,家長該如何與孩子和諧相處?
1.要轉變心態
隨著孩子長大,他越來越成為一個與你一樣,人格平等、有自己獨立意志的人了,所以家長們必須改變自己的心態,由“父母心態”向“成人心態”轉變,即不能沿用過去的“父母權威”,抱著“孩子還小,必須聽我的”的心態對孩子,而是要以平等的成人心態對待他、尊重他。
2.要學會傾聽
面對疫情期間孩子的焦慮情緒,我們要讓孩子發泄出來,并包容、理解孩子所表達的內容,去感受他的情緒,用心傾聽,并作出回應,比如:聽起來你確實很難受,我理解你的感受等,這樣孩子才會向你敞開交流的大門,勇敢吐露他的心聲。
3.要尊重孩子
疫情期間的學習作息規律,要與孩子一起協商、討論。討論時要讓孩子可以安全地分享他們真正的想法,我們家長要做到尊重他的感受、他的觀點、他的選擇,這樣他與父母討論時就會有一個良好的情緒,這時父母的意見他可能也會接受了,這樣父母和孩子形成統一的規則就可能會順利一些。
4.與孩子之間要有一定的邊界
人際距離標準中,父母與孩子的距離大概在20-120cm之間,人就像刺猬,離的遠覺得冷,離的近覺得扎。所以每個人都需要有獨處、獨立自主、自由的空間。孩子也不例外。適度給孩子一個放松的時間和空間有助于孩子情緒狀態的恢復,更好的增強學習效率。
孩子該如何拉近與父母之間的關系?
1.學會共情,合理看待親子沖突
超長的假期里,當與父母發生沖突時,我們應當將沖突看做增進親子關系的機會,并站在父母的角度上,嘗試去理解父母對我們的嘮叨、嫌棄等,其實這是父母對我們的一種愛的表達方式。
2.直面問題,表達和接納自己與父母之間的差異
由于受教育水平和生活經驗的差異,我們和父母之間注定有很多不一致。有時候父母想讓我們勤快一些,想讓我們規律作息,也許他們并沒有意識到我們需要自己做出決定,進行改變。這時候我們可以嘗試表達自己的情況、想法和安排。
3.放下期待,接受父母和自己都是普通人
對于父母來說,心里都有一個理想化的孩子,但是我們并不能完全按照他們理想化的樣子去發展,去塑造自己。同樣地,父母也是獨立的個體,我們也要意識到他們也是第一次當父母,他們也有很多缺點,也會情緒失控。所以,我們需要試著去理解父母的“嘮叨”,理解父母對自己的殷切希望,體諒父母在關愛方式上的不當。
4.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規律作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是疫情隔離期間保持心態平衡的重要服務。所以,我們應該調整好作息,適當節制玩耍的時間。
5.學會與父母溝通
溝通是解決所有人際關系問題的通用工具。隔離在家,正是我們是改善與父母關系的機會。與父母溝通時,平靜而清晰地把你的真實想法和感受表達出來,對于父母不理解的或者意見不一致的地方,要認真聽對方講完再予以回應。以此達到彼此理解,推動問題解決的效果。
在這個特殊的假期,小編希望父母們可以安定自己的情緒,靜下心來,促進與孩子之間的“親密”關系;希望孩子們以“心境”轉“外在的境遇”,與家人和諧相處,互相提供正能量。愿每個家庭都幸福、平安、快樂。
(文章來源:八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