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向社會發布:云網智能運維員、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統應用員、用戶增長運營師、網絡主播等19個新職業,以及直播招聘師等28個新工種納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新職業不斷涌現,反映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變化、新趨勢,滿足生產和生活的新需要,給勞動者帶來更多就業選擇,也給職業教育帶來新的機遇。
半數新職業與新質生產力有關
專家認為,新職業往往由產業變革而生,待從業人員數量和質量提升后,又會成為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壯大的有力支撐,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一起來看看這19個新職業:
在本次“入編”的19個新職業里,半數以上與新質生產力密切相關。例如,緊跟先進技術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的職業,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統應用員、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員、智能制造系統運維員、工業互聯網運維員等;以及數字經濟催生的新職位,如網絡主播、用戶增長運營師等。
近年來,與數字化、智能化相關的新崗位供需兩旺,尤其是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等崗位需求和薪酬呈持續上漲趨勢。市場上特別需要那些能夠將AI技術和專業領域知識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指出,當前中國擁有的人工智能企業已超過4500家。作為具有引領未來意義的戰略技術,AI促進了新興行業的形成和發展,并為勞動者帶來了新的就業機會。
如今,數字人才備受青睞,主要得益于國家政策的支持,還有市場需求促使數字經濟相關職業持續涌現。《“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指出“鼓勵將數字經濟領域人才納入各類人才計劃支持范圍”;《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版)》新增的158個新職業中,標注了97個數字職業,涉及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領域;《2022中國數字經濟人才發展報告》也指出,中國數字經濟人才中,技能人才缺口較大。預計到2025年,相關人才缺口將達到2500萬人。
新職業發布的意義和對職教的啟示
新職業的納入豐富了國家職業分類體系的內容,使得體系更加全面、科學。它們的出現拓寬了就業市場,為年輕人提供了多元化的職業選擇路徑。
新職業的標準化有助于職業教育機構及時調整課程設置和技術培訓方向,確保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緊密對接。此外,通過促進新興行業的健康發展,新職業有助于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就目前這19個新職業來看,均與數字化和智能化有著密切聯系,職業教育該如何應對由“數”和“智”引發的就業趨勢變化,迎接技術發展帶來的變革?
對于職業教育來說,需要密切關注行業發展趨勢,尤其是與數字化、智能化相關的領域,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新職業往往要求從業者具備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因此,職業教育需要加強實訓環節,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根據市場需求變化,適時增設新興專業,并淘汰不再適應市場需求的專業。
同時,強化“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在職業教育中的作用,與企業協同培養“適配”的高技能人才。學校通過實訓項目、實地考察等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成長。
隨著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新職業的出現不僅是對傳統職業體系的補充,更是對人才培養模式的重大考驗。在這一過程中,教育承擔著重要的角色,它的意義不僅在于傳授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具備適應變化的能力,使他們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能夠有長足的發展。
“緊缺人才”培養迫在眉睫
八維教育致力于培養符合數字時代需求的專業技能人才,緊跟數字中國發展步伐,開設了包括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網站工程、網絡工程等十五大專業。
為了確保學生能夠掌握實用技能并實現優質就業,八維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崗位要求為標準,以優質就業為目標”的課程體系開發原則,從“精”學習,從“嚴”把關,從“穩”上崗。學生學有所成,就業不再是難題。
“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是八維教育的特色之一。通過深入了解企業的實際發展需求,并將其真實的工作任務融入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學中做、做中學”,實打實掌握核心技能,為優質就業打下更扎實的基礎。
時代在發展,科技也在進步,未來還將涌現更多符合時代需求的新職業。隨著19個新職業的正式發布,我們愈發感慨掌握一技之長的重要性。時不我待,學習技術就要趁現在,趕在未來到來之前,以一技之長贏在人生起跑線!